【職場隨筆】 -付出多一點的意外收獲

愛是人類的基本渴求,是一種情感的體驗,有助於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繫、支持和理解。這種情感不僅限於男女之間浪漫關係,也存在於家庭、友誼、職場和社區中的各種關係中。但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真的能彼此相助、彼此相愛嗎?

 

Bonnie年過五十,隨著工作轉型,她感到繼續做老本行已經非常吃力,唯有提早退休。在休息過一段日子後,她決定重投社會,報讀僱員再培訓局課程,投身醫務界,重新出發。

 

課程全班有十多名同學,全是女生,大家都很專心上課,課餘也沒有太多溝通,同學之間只是點頭之交。大家的目標大多是朝向畢業、拿津貼、找份養活自己的工作。有一天,上課前,其中一位同學拿著一杯熱咖啡進來,不小心打翻了,燙傷了腳,看來傷勢不輕,Bonnie準備陪伴這位同學到急症室。

 

豈料此時老師提醒她,同學傷勢不是那麼嚴重,可以自行應付,倘若Bonnie離開課堂,將會當作缺課處理;出席率不夠也要扣減津貼 (Bonnie 早前因家中有突發事,已請了假,若今次也缺課就出席率不足,須扣減津貼);令Bonnie延遲找工作。Bonnie也有經濟負擔的,但見到同學受傷的一刻,她即時祈禱,她因為耶穌的愛和想起耶穌的教導,她便幫助有需要的同學,陪伴受傷的同學前往急症室。這個看似微小的舉動,卻在她班裡起了微妙的變化,同學們在Bonnie身上感受到她付出的愛--願意看別人的需要過於自己的利益。

 

之後,同學開始關心受傷同學的康復情況,由互不關心,開始在休息時多了聊天、相約一同吃午餐,班裡的關係便開始建立起來了,甚至舉辦一些班會活動。因著Bonnie每天保持靈修的習慣,與上帝有美好的關係,自然展現出愛和關懷,引起了其他同學的關注,從而建立起更多真誠的聯繫。

 

李適清博士在她的書中有以下的見解:「付出愛,本身就有更新改變的力量。真愛是實在的,並不是單純的感性。一個真正懂得去愛的人,在人性的扭曲的現實處境中,作出了主動和刻意去愛的決定,委身成為一個願意去愛的人,以致無論感覺是否存在,都因為愛的決定而堅持下去。就如父母對子女的愛無微不至,就是這種不計算回報、不單靠感覺的愛。」*

 

在 Bonnie 的故事中,我們看到付出愛並不容易,尤其是在一般人眼中,放下自己的利益更是難能可貴。然而,正如李博士所言,因為愛的決定使人在面對困難/挑戰仍堅持作主喜悅的事。這種不計回報、單純的愛,正是聖靈在Bonnie心靈中的力量。當我們不消滅聖靈的感動,願意踐行聖經的真理時。我們就會放下自我,顯現出生命的特質,願意付出愛時,竟有意想不到的收獲!

 

參考書目:

*李適清、楊家強著,《職場行者》,頁1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