丨【職場隨筆】 -專業、使命、工作神學
其實專業是什麼呢?是一種態度?還是一種工作的範疇需要很高的專業知識? 由於香港職場的觀念,我們都會界定一些職業為專業範疇,例如醫生、護士、會計師、律師等。但是我們有時又會聽到,有些被認為專業的行業,在工作上表現得不太專業,令人失望。
另一方面,我們也很少聽到人以專業來形容一些基層或是高技術的工作,例如廚師、搭棚工人、客戶服務員等。
專業和使命有什麼關係?
工作不只是追求錢,因為專業的工作者都會期望得到更高的尊重。雖然企業的工作的目標看似誘發顧客成為忠誠的消費者,但從行銷策略而言,專業更是需要超越單純售賣的商品或服務,它更需要帶來一種令人心所喜悅的回憶。這種理念上的追求,就是一種對工作熱誠所引伸出來的專業。
工作不是只看報酬,更是一種內在價值觀的自我表達。當工作者認同他參與的企業的使命和理念,工作者能夠產生源源不絕的歸屬感和動力,無需透過任何管理學的誘使或威迫。
將工作回歸上帝,得享喜樂
在出埃及記31章建造會幕的敘事中,有指出使人能有智慧、有聰明、有知識、作各樣的工都是出於上帝的靈。工作沒有聖俗之分,因工作是上帝給人的使命,既是維護上帝所創造的秩序,又能透過工作祝福自己,又祝福別人。故此,工作本身已經是存在意義,但可惜的是工作的意義已經在歷史中被世界所扭曲,只傾向祝福自己,或是只關注薪金和累積資產。
《帶著靈魂上班》一書中,Paul Steven 引用拉斯金,指出在工業革命後,人失去了憑雙手創造事物的喜悅;商業也使人的工作重覆職務。雖然社會仍需要有人藉著想像和心思進行某種藝術創作,但對生活而言需要付出代價。*
當我們能享受工作,就能發揮恩賜和才幹。雖然,工作的靈性觀也不能保證叫人沮喪的工作會變得百分之百有趣,但當我們知道為何工作、為誰工作時,我們會把工作轉化為喜樂。其實大多數人都是為愛而工作:我們藉著工作,供應我們所愛之人的需要,例如我們的配偶和子女、鄰居和朋友。愛有無限的能力,透過工作祝福自己,又祝福別人,就能把工作轉化為喜樂的聖禮。
參考:
*史蒂文斯:《帶著靈魂上班》,頁1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