丨【職場隨筆】 -與上帝之間的情緒記憶
近期看了一套廣為推介的電影《Inside Out 2》,內容講述情緒角色在女主角青春期的互動和角力。筆者最為關注是當中講述人的成長是如何構成,裡面提到「記憶會成為信念,信念就是人生中每一個大小選擇取向」。你想自己成為一個怎樣的人?
電影中阿樂為女主角設定了「成為一個好人」就是她的信念,阿樂更將女主角一些回憶帶走,只留下一些正面的回憶幫助女主角建立信念。但當女主角面對當前的新局面,包括好友離開和需要爭取進入理想的球隊時,新的情緒角色阿焦就主導了阿樂的角色,以機會主義和自利主義成為了新的信念,幫助女主角取得有利位置。
這套電影說出一個事實,回憶主導了人的信念,而信念就是我們成長的方向。如果記憶是那麼重要,你有什麼記憶是畢生難忘?你有問過自己為什麼會牢牢記住?為什麼有些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你卻不會記得?
何謂情緒記憶?
情緒記憶會影響我們的身心靈及關係。簡單來說,那些未妥善的情緒記憶一直儲在內隱記憶系統裡,不被理性的腦察覺,而且會無意識地影響我們作出決定,妨礙我們身心靈及關係的發展,也要達至深層的轉化及成長。
我們與上帝都有一些情緒記憶嗎?
大多數人都有許多刻骨銘心的愛情記憶,當中情緒感受豐富,經歷甜酸苦辣,激情與傷悲。
大衛的詩篇是滿載情緒語言的表達,但對象卻是他所敬畏的上帝。
「耶和華阿、求你憐恤我、因為我在急難之中.我的眼睛因憂愁而乾癟、連我的 身心、也不安舒 。
我的生命為愁苦所消耗.我的年歲為歎息所曠廢.我的力量因我的罪孽衰敗. 我的骨頭也枯乾。
我因一切敵人成了羞辱、在我的鄰舍跟前更甚.那認識我的都懼怕我.在外頭 看見我的都躲避我。
我被人忘記、如同死人、無人記念.我好像破碎的器皿。」(詩篇31:9-12)
當我們回憶那些蕩氣迴腸的呼喊,我們就會明白自己的本相。當我們誠實地面對自己的人性時,我們就會發現自己有太多污穢的地方。與此同時,我們更渴望上帝的接納,那種對上帝的渴望,就成為了靈性轉化的開始。這種記憶在靈聖的成長中十分重要,它為我們建立了時刻需要上帝的觀念,在不要靠自我修飾來建立自己。
如何與上帝建立那些情緒的回憶?
Ruth Haley Barton 於《聖韻靈律-編寫轉化靈命的生活節奏》一書中指出,當我們渴慕上帝更多,在祂裏面,渴望愛,這些渴望經歷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屬靈轉化。祂會使你突破現況、擴張與上帝接觸的領域的能力,以至能構成最真實的自己。聖靈正在幫助我們從內心認識自己最真切的身分,以致我們從心裏向上帝呼喊,在渴望的轉化中與上帝更深地聯合。
《聖韻靈律-編寫轉化靈命的生活節奏》P.24